混雜沉積基質礦物成分分析光學顯微鏡
長石是混雜沉積基質中常見的另一種礦物成分。長石主要來源于
花崗巖與花崗片麻巖,地層中長石的含量受氣候條件和地殼運動強度的
影響較大。如果地殼運動比較劇烈,地形差異大,氣候干燥,以物理風化
作用為主,加之剝蝕快,搬運及堆積亦快時,長石碎屑即可以被大量地保
存下來,而且質地非常新鮮。反之,在其他環境下,長石就不易于保存。
混雜沉積為近源沉積物,故長石含量高,而且多數都比較新鮮。在碎屑
巖中,最常出現的是鉀長石(多為微斜長石),其次是酸性斜長石,中基性
長石則很少見到。
云母類礦物中,白云母抵抗化學風化的能力強,但易破碎成碎片,常
集中分布在細砂巖和粉砂巖的層面上;黑云母易風化,常分解為綠泥石
和磁鐵礦,在碎屑巖中含量不多,但常出現于距母巖較近的混雜堆積中
。
重礦物主要分布在0.25~0.10mm的粒級中,來自花崗巖的重礦物主要
有鋯石、獨居石、榍石、金紅石和磷灰石,來自較基性母巖的重礦物,
可以有尖晶石、鉻鐵礦、鈦鐵礦、輝石等。重礦物雖然含量很少,但種
類繁多,性能穩定。因此利用重礦物的類型、標型特征及組合方式,就
能夠追查母巖,詳細劃分和對比地層。隨著粒度的變細,巖屑將逐漸破
碎為礦物碎屑,故在混雜沉積基質中,巖屑的含量比礫石級顆粒要少得
多,一般是一些細粒結構、隱晶質結構的巖屑;在一定的氣候條件和快
速剝蝕、就近堆積的條件下,也可以出現較多的石灰巖、泥巖等碎屑。
黏土是混雜沉積基質的重要組成部分,特別是泥石流沉積,沒有一
定含量的黏土就不稱其為泥石流。黏土中常見的礦物成分有高嶺石、
水云母、蒙脫石、伊利石和綠泥石等。基質中主要的黏土礦物成分和
組合特征,與物源及氣候條件有關。